EN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
盛世基业吕海彬:PPP项目采购十大机遇与挑战
2017-03-18 11:29:00
公共资源配置是健全现代财政制度、支撑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大课题,更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一大难点。随着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出台,公共资源与市场配置形成良性对接机制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各类公共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行政资源、资产资源、社会事业服务资源,以及政府资金购买的货物、工程、服务、项目资金分配、PPP建设项目等,都将进入市场或与市场机制兼容,与此相关的公共资源管理、市场运行、收支管理以及监督问题,越来越为政策设计者、实际工作者、理论研究者以及市场主体所关注。如何推进和规范市场化配置、建立公共资源配置中合理竞争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体制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7年3月17日,在中关村新时代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促进中心主办、《中国政府采购报》协办的“2017年公共资源配置中关村论坛”上,盛世投资旗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平台盛世基业合伙人吕海彬就“PPP项目采购的机遇和挑战”议题,与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展开深入探讨。

PPP项目采购的机遇

吕海彬表示,未来PPP项目存在巨大机遇。首先,PPP项目采购最大的机遇来自于国家支持。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力

其次,欠发达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有大量需求,中西部地区大量项目待建设。

第三,大体量社会资本的认可。PPP项目体量大,投入和产出比高,大的央企和上市公司等对PPP非常认可。

第四,科技发展带来机遇。例如,过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市政道路建设产生收益较低,但市政道路项目里涉及到的路灯等设施建设,在4G、5G技术发展成熟后,路灯灯杆上可以安装信号装置,进而产生收益,这部分收益可覆盖一部分产出。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往不能产生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未来有望获得收益。

另外,政府存量资产的合理利用也带来机会。对于大剧院、体育场馆等闲置率很高的社会资源,如果采用PPP方式,委托给社会资本运营,举办演出、演艺等活动,运营效益将会大幅提升。

对于PPP项目采购机遇,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崔志娟认为,最大机遇在于,通过PPP的工具,为社会资本创新机制,通过市场化配置,减少政府支出。“引进社会资本根本目的是开发利用政府、社会资本资源,促进国家产业调整。而PPP非常契合国家发展契机,也就是创新。创新包括PPP模式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意识创新,不能把PPP简单作为一个融资工具来看待。”

图为盛世基业合伙人吕海彬

PPP项目采购的挑战

对于PPP在推进和落地中面临的挑战,吕海彬总结,首先是落地效率不高、周期长。但正如财政部部长肖捷在答记者问时所讲,PPP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客观上,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我们国家PPP项目的落地周期已经开始缩短,落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从财政部示范项目落地的情况看,第一批示范项目的平均落地周期大约是15个月,也就是一年零一个季度。第三批示范项目的平均落地周期已经减少到11个月,也就是说,第三批和第一批相比,落地的周期已经缩短了4个月。”

其次,各地政府做PPP的出发点不能在本质上与国家推行PPP的初衷违背,同时政府的手不能伸得太长。例如PPP项目完成后的股权转让问题,当社会资本有转让意愿时政府应允许其合理处置。

第三,资产证券化也是一大挑战。“大量的PPP项目实际上现金流是不能覆盖的,其靠的是政府的可行性缺口补助和购买服务的费用,政府的这种付费算不算未来的现金流?这都是挑战”。

第四,财税体制改革涉及的挑战。存量的PPP项目较少,原因在于税收制度的变化,资产转让会产生交易税,摩擦成本较高。

最后, PPP对整个建筑施工行业及相关行业有较大影响。部分政府选择合作方的时候,倾向于国企、央企,民营资本参与难度相对较高。吕海彬也表示,随着PPP项目不断规范推进,未来民营资本的机会将得到拓展。

对于PPP采购隐含的风险,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毛林繁博士提到,包括财政风险和项目识别风险等。他认为,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支出,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引入PPP机制的目的。应通过相关采购制度、法律法规,从顶层制度设计的角度,合理规避风险,通过制度规范及操作指引,引导PPP规范发展。

“必须正确认识到PPP项目流程义务,政府、社会资本必须把项目前期规划好,避免项目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大家共同努力,为社会资本找好出路,为政府转型实现华丽转身,使国家在经济新常态下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再一次腾飞。”崔志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