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
科创大时代 股权投资新未来
2019-12-20 15:23:17
12月19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2019股权投资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科创大时代,股权投资新未来”圆桌论坛环节,盛世投资创始合伙人秦晓娟、深创投董事总经理曹旭光、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高昂、工银安盛人寿首席投资官郭晋鲁、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国寿资产总裁助理刘凡围绕“科技创新类投资的机会和风险”“新形势下未来投资策略”等议题展开热议。
科创大时代 股权投资新未来

以下为论坛实录:

秦晓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盛世投资秦晓娟。很高兴主持“科创大时代”这场论坛。其实今年是股权投资行业非常严峻的一年,在这样一个资本寒冬当中有科创板的推出,无疑是寒冬的一抹亮丽的色彩,非常振奋人心。我们先请各位嘉宾用简单的几句话先介绍一下您所在的机构,以及在即将结束的2019年大家有什么样的一个感受?各位在这个募、投、管、退各个环节有一些什么样的业绩,我们也晒一下成绩单给大家好吗?

郭晋鲁:大家好,我来自于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我们是工行旗下的保险公司。保险是资产配置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在股权领域保险资产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两种模式,一是直接投资,二是间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我们公司选择的策略是通过配置市场上的管理人基金的方式来配置到这个资产类别上,获取这类资产中长期的平均收益。目前我们公司管理资产1500亿,现在配置比例还比较低,只有2%左右。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提高到5%的这么一个股权配置比例。

张向阳:我是来自海通证券下属公司专门做私募股权投资平台的投资公司。整个海通旗下有三个平台做股权投资,其中一个就是海通开元。我们现在的资金在管规模在300亿实到资金。过去的19年对我们来说有惊喜,也有痛苦的过程。惊喜的是科创板推出确实多了一条退出路径。我们整个2019年退出的是10家IPO,科创板四家。如果没有科创板就少了将近40%退出。同时确实在19年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募了几只基金,到位的基金大概30多亿,确实难度比较大。我们几个平台投资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大概在20多亿的投资规模,整个发展还是比较正常的。我们是券商的股权投资平台,主要是做中后期,包括大家很感兴趣的中后期,都是我们的长项和特点。

曹旭光: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深创投今年刚好是成立20周年,我们现在的业务主要有三大块,第一块是我们的直投业务,这块大概是1000亿左右的资金。第二块是我们的母基金业务,还有第三块是公募基金。

我们现在总的管理规模大概是3400多亿,在全国也管理了各类基金大概130家左右,规模也是大概500亿。另外,我们在全国也都有设立一些分支机构。我们在过去20年投了大概1000多家企业,截止到现在已经上市的是157家,这个数量应该在国内是排在第一的。我们2019年整体来说的话,影响不是特别大。从退出来看,我们2019年是上市IPO是15家。科创板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其中有8家是科创板。科创板66家我们8家占到了百分之十几。这是2019年给我们的一个机会。

投资这一块,我们应该是基本跟往年持平。9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投了79个项目昨天是开到第98次投委会,估计今年大概预计不到100个项目。跟我们去年的话,应该数量是差不多的。

募资我们最近两周也有两个基金落地,一个是我们筹备的S基金, 100亿的在珠海落地。上周我自己这边也有一个10个亿的基金刚刚注册。

刘凡:各位嘉宾好,我是来自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刘凡。我和前面工银安盛人寿是同一类机构,跟其他私募股权可能还是有差异,就是我们的资金的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保险资金。

保险资金的特点是规模大、期限长,风险偏好比较低,我把它定义成现在市场上供应量最高的资源。募资难我们体会不是很深刻,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保险的资金流入。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每年是差不多投5000亿至6000亿这么大规模,那么怎么样能够安全有效把钱投出去,挑战还是非常的大。我们保险资金从他的风险偏好来讲,可能把主要的资金还是配置在固定收益类。公开市场权益类占一小部分,还有一些另类投资。今年的整个市场环境、风险收益率的下行等等,还是给我们的投资提出了一些挑战。但是总体上来说,用一句话来形容我觉得是冷暖自知。

高昂:各位领导嘉宾下午好,我是前海母基金的高昂。前海母基金成立于2016年,是响应国务院对深圳前海特区的金融指导意见,由国内的第一批顶级的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家设立了一个人民币的基金。现在管理规模大概在350亿左右。我们主要的业务还是集中在母基金和股权直投领域。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投资方面,上市这块间接来讲投资基金上市到现在为止17家,自己参与直投的企业,有10家上市。对于一个成立4年的机构来讲,我们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个成绩。另外也是给我们的LP进行了分配,这方面我们还是比较高兴的。

募资这块,我觉得有一个趋势是,虽然市场上的资金确实非常紧张,但是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还是有的。一方面我们也优化了一些投资结构,另外一方面我们在做的百亿级的产业基金也即将落地,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是很多的辛苦,但是我觉得总体来讲还是很好的。

秦晓娟:谢谢各位嘉宾介绍,那我也简单的介绍一下盛世投资。盛世投资是一家专注于母基金投资和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到目前为止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已经投了将近300个基金,覆盖到的项目也超过3000多个。今年随着科创板的推出,我们所投的投资组合当中也有5家已经成功的在科创板上市,有一家已经过会。我刚才听各位嘉宾的介绍,其实可以看到代表的资本类型,非常有典型性,我们这里面有国有创投,有险资,有券商直投,有PE/VC,在已经科创板上市的66家企业的背后,也有大概超过250家各类的资本参与在其中。

科创板的推出确实丰富了机构的退出路径,也缩短了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周期,改变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同时也使得参与上市交易各方的角色定位都发生了很多的改变。

从你们的角度来看,科创板的推出对于我们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带来了哪些新的影响和变化?各位所在的机构当中,是不是已经储备了一些具备未来在科创板上市退出的条件的项目标的?

郭晋鲁:刚才其实各位领导已经谈到了科创板确实是给咱们PE/VC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其实对于Pre-IPO的投资还是应该两面看。毕竟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性,从险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还是应该选择那些好的企业。退出其实只是结果。像我们大概投资了10年,其实也不是说一定要奔着这个退出去的。第二点,从科创板推出以后,这个价格整体走势已经看出了由市场来做定价的趋势,我觉得是市场对于我们整个生态最好的改变。

张向阳:科创板推出,其实对我们本身来说,投资理念也好,投资逻辑也好,没有发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原来我们本身做股权投资就比较注重企业创新性。但是一些硬科技的项目,比如材料设备可能我们就投资要偏后期。因为这样的公司基本上前几年都会一直是亏损,它退出资本市场是要很长的时间。但是科创板推出来以后,确实对这些企业帮助很大。我们整个投资的理念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我们会把更重视科技含量的一些公司,投资期会稍微前一点,比如说一些生物制药的一些企业、硬科技的企业,我们会把投资期稍微前延一点,不要只停留在后期的投资。未来基本都要靠这种有创新力的公司,这是我们坚持的一个投资理念。

曹旭光:我们主要是做创业投资,那其实我们投资企业基本上都是科创属性比较强的,都是有投一些硬科技的为主。所以科创板推出来给我们增加了一个比较好的退出渠道。像我们投的有一些生物医药的企业,可能周期非常长,有些10年以上。按照原来的上市规则,你如果还有问题、亏损,是不允许上市。有的企业我们投了差不多有十几年时间,但是一直也上不了市,科创板就给了我们退出的机会。

第二个就是注册制离我们越来越近,创业板应该到2020年基本上已经确定是注册制。可能我们很多企业上市就不像现在这么困难,只要你的信息披露是真实的,那你就可以发出去。

对我们来说加快了我们退出的循环。现在整个私募股权行业已经达到了10万亿,但是真正的IPO退出其实数量非常少。大家如果资金一直沉淀退不出来,对这个行业有序的发展不利,我觉得科创板加快了资本市场跟国际化靠拢的进程。

刘凡:科创板是今年整个资本市场一个大事。我觉得从几个方向,包括从发行上市的条件,信息披露的规则,承销发行的定价,还有上市之后交易规则等都做了非常多突破。

这种突破一方面可以解决我们很多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的这个困难,另外一个方面也确实给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退出通道。因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实际上中国科技创新企业转型,它在这个资本市场的环境是很难得到保证的。所以从中国整个资本上长远发展来讲,我觉得科创板的推出,从任何意义上讲,它都极具重要性。

在这中间创造出来了很多这种投资的机会,怎么去把握?对不同的资金来说,我们还是要回答三个问题,就是从哪来、到哪去、怎么去。当然还要看大趋势,中国整个经济的转型方向,代表了未来资源流入的一个方向。

第二就是从哪来。这个还是要了解自己,要结合自己的资金的风险属性、风险的偏好,有针对性的去寻找机会。

那么怎么去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这些投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保持定力,保持谦虚,要戒骄戒躁。因为一级市场的泡沫比二级市场的泡沫更大的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了相当一段时间,这个问题还是要解决。

高昂:科创板最大的意义在于一个导向、风向标的意义。

对于头部机构来讲,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个奖励机制的问题,就是你一直在做很好的事情,现在有一个规则出来,大家可以享到足够的红利,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很大的投资改变的情况。但是对于这个行业里面大多数的基金和投资人,包括创业者来讲的话,他就看到这些好的机构好的企业,相比原来,比如好的公司原来可能上不了市,现在可能能上。原来可能上得慢现在上的快,原来可能上了以后没有非常高的估值,现在可能比原来估值高了。一些长期布局的机构可能去年的时候美元机构很好,回报都很大,但是人民币的很多机构都业绩不太好。但今年大家科创板的推出,让大家看到这些优秀机构沉淀了很多年的努力,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回报。

比如说像深创投很多企业上市,绝对不是他今年一年才投的这个公司,今年一年上市,好多都是可能投了7年10年的公司,今年才去上市,所以这种导向性的意义我觉得还是蛮重要的。当导向性的这个指标很明确的时候,当然会造成我们现在看到从某些角度来讲,应该说市场上的机构投资人有很多都投入到这个方向里面来,但我觉得真正能够在下一步拿到这个机会的机构,首先一个就是你建立起来一个完整的投资逻辑,另外就是你自己找到核心竞争力,而且长期坚持。我觉得真正后面能拿到这个机会的人可能未必有更多,因为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机构其实相对少,就是你能够先别人发现,并且你能够有比别人更好的一套机制去保证对企业的增值和企业退出的机构实际上才有机会。

秦晓娟:谢谢各位嘉宾好,其实刚才各位嘉宾都谈到了,科创板的就推出对于我们来说实现更多的退出路径。但其实反过来对于我们这些投资机构的要求也变得更高,让我们更加回归到价值投资的本源。可能对于我们自身对项目的甄别、过程的尽调、创新科技的技术识别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判的能力反而要求也会更高。对于盛世投资来讲,我们会根据地方的产业规划和资源禀赋为当地量身打造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和能力,引领子基金投向符合产业规划的行业和项目,推动科创板的发展,关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母基金应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仅要给基金和项目赋能,也要自我赋能,通过对行业独到的研究和判断,推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技术资本深度融合。

那各位是怎么看科技创新类投资的机会和风险?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有什么投资策略?

郭晋鲁:从保险资金来说,我们整个投资策略可能还是要去精挑细选管理人,关键是要看管理人的管理能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虽然我们整个创新的方向是确定的,实际上创新投资的难度是很大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初创型的企业的生存环境、融资环境还是比较难的。基金投资要加强深度研究,对企业、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我们也接触到一些优秀的基金公司,他们在做中小微企业的投资还是比较注重分散投资。

我觉得还是回归到有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实力,我们的投资还是要找到一些非常有能力的基金。回归到本源去寻找优质的资产,优质的企业。

张向阳:其实高科技企业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团队人才,人才判断、对团队的把控其实是最难的。团队聚集起来,实现产业化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其实我们产业化的比例非常低。所以很多团队去创业其实是走不出来的。所以投科技类企业风险较高。现在科创板退出后估值也很高,所以就更需要投资机构专业能力去判断。

对科技型企业来讲团队非常重要,团队背景是什么样的?他们做过没做过类似产品?团队各方面人才是不是都具备?产品出来一定要有市场导向,解决市场上的问题,仅仅是高科技难以市场化。

在团队这方面,还有一个人数的判断,我们投一些科技类企业,我个人初步判断,他的研究人员应该占到他公司的最少30%。如果有一定规模出来了,基本上是50%。而且他的团队硕士以上,在国外大公司国内各大研究所做都在一半上,不然的话很少有那些企业学历不高,就两三个人就可以研究出来世界先进的东西,这个是不太现实的,要有持续的研究能力。我们非常关注那些能够把技术落地,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特别是进口替代技术的这些团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曹旭光:我们其实一直专注在科技类投资这一块。首先,我们的投资团队要专业化。我们的投资团队是从08年开始,每个投资经理就看一个行业。所以这10年下来,我们分7个行业,我们大概两三百个投资经理,基本上每个投资经理是专业化的。

另外就是我们也还有一个专业的博士后工作站,这个是我们专门做行业分析的。大概有30个博士后,所以首先要对行业能够有深入的理解,才能作出判断。

做科技类投资,我们觉得一个是因为毕竟是投资未来的带来便利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技术。所以我们会需要你有比较深的行业的积累,判断这个技术可能在三年五年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然后去判断这个团队到底是不是未来能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一个团队。

还有就是去及时了解整个行业的动态。十几年前大家觉得制造业里有很多高新技术,十几年后,现在已经变成传统产业。新技术进来,需要投资人有更加高度的视角去看,全球化的视野去看。

刘凡:最重要的策略对我们来说,还是前面说的认清自己、认清市场,然后以我为主,用创新的投资方式和创新的结构,既要控制风险又要挖掘收益。

高昂:对母基金来讲,我们是寻找在未来5年到10年之内能够真正在科技领域能够投资好企业的机构。首先是要足够专注,成熟的投资人在这个领域有自己的闭环和对科技行业足够深的认识。

秦晓娟:谢谢各位嘉宾分享,前几天我也看到安永的报告中提到今年科创板企业占了A股前十大IPO四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名列科创板主题产业第一,生物产业则位列科创板主题产业第二,无论是从这个上市企业的数量,融资的这个规模都是这个遥遥领先,相信未来战兴产业将会继续有优秀的表现,这个趋势也正契合了我们这场讨论的主题“科创大时代 股权投资新未来”。

虽然我们现在处在行业低潮期,但我相信,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到来,“为有源头活水来”,未来一定会有更加丰富、多元资金和长期资金进入到股权投资行业。请大家保持乐观,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