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速览
新闻中心
● 行业速览 ●
盛世投资每日新闻摘要

 

盛世投资每日新闻摘要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项目投资     1
豆瓣完成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红杉资本参与投资     1
北京时间9月13日消息,豆瓣今日确认已完成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资金已于早些时候全部到账。
网游交易平台5173拟赴港IPO 最高融资2亿美元     2
本网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内最大数字商品交易平台5173已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即将登陆香港主板,如果一切顺利的话,5173将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c2c数字商品电商平台。
赴美上市通道遭“冰封”川企上市理性回国     5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改制,原来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计划可能有所改变,改制后最大的可能是在国内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上市。”
行业动态     6
投行延长创业板项目观察期严防上市业绩变脸     6
随着保荐项目的不断上市,近来不少投行在挖掘优质资源上颇感吃力。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应强化内核的要求,目前已有国内多家券商担忧其储备的创业板成熟项目减少,并延长了对创业板项目的观察期,以防上市后业绩“闪电变脸”。
报告称PE太多VC太少对科技型的企业发展不利     8
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1年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百强排行榜,其中,排在前十位的企业分别是:中国平安、苏宁电器、美的集团、海尔集团、民生银行、国美电器、庞大集团、比亚迪、恒大地产和复星国际。
房产PE基金下乡:辗转多个目标城市走穴踩点     9
并不是每个小房企都能认识到越来越残酷的现实,从而愿意转让手中资产。在吴有明看来,基金有钱,中型房企有经验,小房企有资源,三方联手后打造品牌溢价卖出致富,可谓天作之合。
裁员不绝于耳融资大门关闭团购苦叫哭成团     12
团购网站的泡沫即将破灭?业内不断传出裁员消息和投资人逐渐关闭的融资之门或预示着猜想即将成真。
全民PE致竞争加剧利润摊薄业界呼吁政策清障     14
不管是PE(私募股权投资)还是VC(风险投资),其在中国诞生的历史并不长,其真正的大发展还仅仅是在2009年中国创业板推出的前后。
人物访谈     19
揭秘联创策源:下一个大赢家天使投资是门手艺  19
冯波和联创策源(下称策源)正在开始拥抱属于自己的“秋天”。经过六年多的沉寂,他们准备好了“秋后算账”:仅仅今年上半年,策源收获了三个项目:奇虎360、世纪佳缘和网秦。
 
项目投资
豆瓣完成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 红杉资本参与投资
2011年9月13日 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9月13日消息,豆瓣今日确认已完成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资金已于早些时候全部到账。本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其中挚信资本亦是豆瓣第二轮投资方。
 
  据悉,挚信资本投资于成长期与扩张期的企业,主要投资方向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生活方式领域。红杉资本早在豆瓣完成第二轮融资后就一直有兴趣投资,其在互联网市场投资表现卓越。贝塔斯曼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与豆瓣接洽,其一直关注中国市场,投资重心集中于媒体、教育和服务外包等领域。
 
  豆瓣成立于2005年3月,目前已拥有5,300多万注册用户。豆瓣一直致力于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通过书影音、小组、小站、同城、豆瓣说等多产品及相关移动应用来服务都市生活的不同领域。
 
  2006年,豆瓣完成第一轮融资,投资方是联创策源,金额为200万美元。2009年底,豆瓣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总额近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豆瓣CEO杨勃表示,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团队建设、市场和品牌方面的工作。
网游交易平台5173拟赴港IPO 最高融资2亿美元
2011年9月13日 经济观察网
 
本网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内最大数字商品交易平台5173已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即将登陆香港主板,如果一切顺利的话,5173将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c2c数字商品电商平台。
 
据了解,5173拥有注册用户超过4400万,2010年年交易额超过70亿元,预计到2013年达到200亿元;平均每日发布交易标的为80万笔,实际日交易量已达到16.1万笔;根据易观国际调研报告,5173电商平台市场占有率在虚拟物品交易领域已超过50%。
 
在“我为网游狂”的背景之下,浙江人张秉新正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个行业,他成功地从电子商务的角度切入了这个市场,用浙江金华方言中“我要PK”的发音注册的5173.COM到今天已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数字商品电商平台,同时也是全球首家数字商品C2C电商平台。
 
在B2C大行其道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上,5173却另辟奚径,从C2C的领域成功切入了数字商品交易领域。
 
这一成功没逃过风投的眼睛,2004、2005年,5173先后获得IDG及华登国际的投资,外界至今无人获悉它们投入的具体金额,但业界均认为投资过亿美元,占股比例亦较大。
 
5173副总经理张培骜表示,“5173的目标是打造全球第一的数字商品交易所。” 据了解,5173此番上市保荐人为为法国巴黎银行,计划融资1.5亿至2亿美元。
 
从网游到电商
 
网络游戏特别是多人同时在线大型游戏(RPG)中,游戏玩家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中得到“成长”(即提升等级),但为了提升等级,必须获得与之匹配的技能与装备,但这些装备需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通过自己辛苦努力“打怪”,二是通过购买,后者即是网游大腕史玉柱所称的“人民币玩家”。
 
正是“人民币玩家”的需求出现,网络游戏发行商或运营商发行了游戏中的“元宝”或者通行的交易工具,你可以使用元宝进行购买,而购买后的虚拟装备,当你不想玩这款游戏,或者你已不再需要这些道具时怎么办呢?
 
交易的需求由此出现。5173的张秉新同学就是当时“骨灰级”玩家之一,他一边疯狂地玩游戏,一边思索着这个“交易”的问题,能不能搞一个虚拟道具的电商平台呢?网游玩家可以在这个平台自由地交易其靠勤劳或者是用钱购买而来的虚拟装备,同时增加网游本身的“好玩性”。
 
2003年年初,5173电商平台正式上线。按照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来收取交易服务费,以这种最传统的商业模式切入虚拟物品交易市场,在当时尚不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行业迅速走红。5173从一上线伊始,就开始赚钱。当时,陈天桥所代理的《传奇》正在成为国内首款最为流行的一款网游,到2004年,5173电商平台达到了这款游戏交易的高峰。5173电商平台在这款游戏中几乎无人不知,5173亦由此役积累了最早期的交易诚信声誉。
 
2005年,17GAME运营推出的《热血江湖》再次给5173带来“爆发生机”。在《传奇》步入平稳的情况下,《热血江湖》的火暴交易使5173保持其持续发展的态势。2006年,史玉柱旗下的《征途》再一次掀起交易的狂潮,接着网龙的《魔域》,完美时空的《武林外传》、及其后推出的《诛仙》、《赤壁》,网易的《梦幻西游》、九城的《魔兽世界》等等大型游戏中的游戏道具及点卡,都纷纷成为了5173平台上的交易标的。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道具的交易需求亦进一步为网游企业所看到,2005年,盛大网络宣布推出“免费游戏”模式,其后的史玉柱亦在其推出的其后大热的网游《征途》中全面采用免费模式,实际上,免费模式并非真的免费,只是收费的方式从原来的以“时长”为主收费的方式变更成为了以“虚拟道具”为主的收费方式,其后盛大与巨人不断宣称“自已才是免费游戏的最先开创者”。
且不管谁是国内免费游戏的鼻祖,2005年之后的网游江湖,免费游戏模式成为了网游业的标准收费模式,这进一步证明了张秉新当初以电子商务的方式切入这块市场的独到眼光与创业思维。
 
从盛大的《热血传奇》开始,5173平台一步步走向辉煌,越来越趋向规模化、专业化,渐渐发展成为涉及游戏道具、游戏帐号、游戏点卡、其它数字点卡等众多领域。5173为用户提供了普通寄售交易、带号寄售交易、担保交易等各种个性化交易方式。
 
根据IDC于2010年进行的调查,中国仅有14.8%的游戏玩家从未用实际金钱购买虚拟物品。此外,有47.9%的游戏玩家去年每月至少曾进行超过一次实际金钱交易,而其余37.4%的玩家去年则至少有进行过一次虚拟物品交易。
 
与此同时,5173还通过独具特色的网游资讯社区为玩家提供了解游戏动态、分享游戏心得、 讲述心情故事的共同家园。
 
这个家园的背后,2004年和2005年,早期风险投资机构IDG和Walden先后投资5173,这个电商平台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9年,5173成为第一家获得文化部特许交易资质的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
 
数字商品交易所
 
实际上,从推出虚拟道具交易时间上来看,5173并不是最早的企业,像易趣、美国的IGE均推出了虚拟道具电商平台,但是,大浪淘沙之后,5173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它成功的秘密又在于什么呢?
 
打开搜索,你能发现,对于虚拟道具电商平台而言,5173是推荐度最高的电商平台,绝大部分网友会推荐,“交易还是在5173靠谱”,尽管是收费的模式,但5173赢得了用户的口碑。
 
这正是5173成功的秘密之一,它是第一家成功的数字商品C2C平台,网游在海外实际上并无免费模式之说,比如美国人仍旧沉醉于“时长收费”的游戏模式,陈天桥等网游大腕多次埋怨“华尔街不懂网游”的说法一部分就是指向这个方面,这样的局面就造成了易趣、IGE等虚拟电商平台的发展滞后。
 
但在国内,并非没有其它的虚拟交易平台,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网虚拟交易依旧在采取免费模式进行交易,而一些网游企业亦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如网易的“藏宝阁”。据一位业界人士透露,在虚拟交易领域,至少有200家以上的企业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
 
但这些均未给5173带来较大冲击,它仍以30%以上速度增长。知识产权律师周宾卿认为,“网游企业(发行商与运营商)自身打造电商平台实际上并不可行,抛开虚拟交易并不是网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素之外,其原因依然有二,一是网游企业很难经营其它网游企业的虚拟交易,故体量很难做大;二是网游企业作为虚拟货币的发行方,已不能同时既做发行又做交易(《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已明确规定),同时虚拟道具的交易是否也存在类似法律风险,尚未可知。”
 
在虚拟交易方面,部分网游企业实际上对于用户间交易态度并不明朗,如网龙CEO刘路远曾公开提及“用户间交易会滋生如盗号、销赃等网络违法行为的可能。”
 
但许多企业并不认可刘路远的观点,前巨人总裁林海啸则认为:一些中小的第三方虚拟交易平台因为缺少监管确实导致了一些问题,但虚拟交易确实增加了网游企业更多的义务与工作量。一如出现盗号、钓鱼网站等不能把责任全怪罪到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身上一样,网游企业亦不能把责任全怪罪到电商平台的出现。
 
张培骜认为淘宝等免费电商平台一样不会对5173产生威胁,他认为,这同样也体现了5173的优势之一,即服务的优势。“5173现在有2000多人的客服团队,提供一对一交易全过程的服务,这种服务会让用户感到放心,从而也更信任5173;同样,虚拟交易领域一样也不会是一家企业通吃,我们也希望这个领域出现更多的竞争者,那么这个行业的发展会更健康。”
 
在虚拟道具的电商平台,5173还有更大的野心,这家通过打造交易虚拟道具“发家”的企业正在将眼光扫向更广阔的领域:打造全球首家成功的数字商品线上交易所。
 
现在,在这个电商平台上,你不仅可以交易网游虚拟商品,一样可以交易电信充值卡,可以购买线上保险,也可以交易更多的数字优惠券、数字商品券等无物流商品。
 
“5173要打造全球最大也是最成功的数字商品电商平台”,5173总裁李治银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将布局网游点卡、道具交易之外的更大的领域,在未来,你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交易所有法律许可的,没有物流的数字商品。
 
但李治银也透露,实际上5173电商平台上新发展业务目前占比还很小,但增长速度已是倍速发展。同时,5173还将开拓移动互联网领域,打造5173手机端电商平台及推出更多应用。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5173将会在9月底登陆港板,融资用途将主要指向以下几个方面:将展开有关游戏及非游戏相关业务的策略收购,以及提升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同时包括移动互联网业务及各种管理系统、宣传推广、补充企业营运资金等在内的全方位提升。
赴美上市通道遭“冰封”川企上市理性回国
2011年9月13日 金融投资报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改制,原来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计划可能有所改变,改制后最大的可能是在国内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上市。”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简称光友薯业)财务总监李爱国日前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上市的门槛并不低,而前段时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遭遇的处境,也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或将进入低潮,甚至进入冰封期。
 
  现象:川企上市地点改弦易辙
 
  市场上有关光友薯业上市的传闻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5月,光友薯业就有上市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其股权结构没有明晰,加之改制未能完成,光友薯业错失了第一次上市良机。
 
  2008年7月,光友薯业准备借助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北川光友薯业产业园”为契机,实现上市。“但后来发现当初提出的设想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论证,也没有完成内部企业改制,就想将建设项目用于二级市场定向募集资金的形式,实在是太过于理想化。”有知情人士坦言。
 
  2009年10月底,国内创业板市场在此时开通,在开通前夕,市场传闻光友薯业将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但最终还是“名落孙山”,光友薯业上市计划再次被延后。
 
  “原来计划先将薯业和海外分公司从集团剥离开来,其中,5家薯业公司由四川光友薯业采用资产回购的方式,将海外分公司变为光友薯业股份公司在美国上市。”有知情人士称,但基于前段时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上市遭遇的处境,美国市场的投资人对中国企业仍存疑虑,短期内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或将进入低潮,甚至进入冰封期,因此估计光友薯业在上市地点的选择上会更加谨慎。而这样的说法,记者在采访李爱国时得到了证实。
 
  事实上,在四川企业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上有光友薯业同样想法的并非个别。几年前就获得了美国—四川中小企业投资基金(SSIF)4000万元人民币注资的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其有关人士表示,公司的上市路线图或有所改变,原来引入境外风险投资时曾有意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希望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白家的远大愿景,但现在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我们还是打算在国内中小板市场上市。”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同时获悉,一些原来计划到美国上市的企业现在也有了新的想法。四川海天水务集团公司财务总监许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等境外上市中介机构的代表进行了一些接触和洽谈,但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肯定到境外上市,他们还是比较倾向于在境内中小板上市。
 
  原因:“中国概念股”频遭打压
 
  过去对到美国上市趋之若鹜的中国企业为何在一夜之间纷纷改弦易辙,弃美国股市而回国内上市?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这与目前“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的处境急转直下有关。
 
  今年以来,“中国概念股”的财务状况受到多方质疑,企业资质屡遭信用危机,股价市值双双大幅缩水。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竟无一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这是赴美的境内企业IPO自2010年2月之后首次为零。
 
  “从数量上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进入低潮或者冰封期是有一定道理的。”董登新说,近10年到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猛增,随着中国A股市场的扩容,以及“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遭到围猎、堵截,中国企业变得更加冷静、理性,他们反思后明白,原来去美国上市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美国的经济形势不佳导致美国股市笼罩在一种悲观的氛围之中,在这样的氛围中上市,其首发价格肯定会被大打折扣,企业难以达到融资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的热情。
 
  不过,另有业内人士坦言,“中国概念股”在境外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财务造假引起的。美国监管层将加大《萨班斯法案》》(即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的执行力度,即建立在道德、法律和伦理基础上的金融诚信体系,在美上市必将迎来更为全面、充分、严厉的监管。这样,不仅将使赴美上市的部分中国公司首发难以迈过《萨班斯法案》这道坎,即使已在美上市比较成功的中国企业也感到极不适应。
行业动态
投行延长创业板项目观察期 严防上市业绩变脸
2011年9月13日 证券时报
 
随着保荐项目的不断上市,近来不少投行在挖掘优质资源上颇感吃力。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应强化内核的要求,目前已有国内多家券商担忧其储备的创业板成熟项目减少,并延长了对创业板项目的观察期,以防上市后业绩“闪电变脸”。
 
  项目储备不足
 
  国内大多数投行经过多年的筹备,至2009年创业板推出时已经储备了大量的成熟创业板项目。根据当时的报道,在创业板开闸前夕,仅创业板项目储备数量排名前十名的大型券商,合计储备项目数已经达到150家之多。
 
  “事实上,这两年发行的创业板项目不少是当时储备的项目。”光大证券一投行人士表示,当时的成熟项目多半都已经被保荐上市。
 
  但是,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截至目前,投行前期储备的创业板项目已经被逐渐消耗,许多投行的创业板项目延揽和培育速度已经出现滞后的情况。
 
  据证券时报此前对投行业的生态调查显示,近半数投行人士认为,目前储备的创业板优质项目已明显减少。
 
  据悉,造成投行创业板储备项目减少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前期不少企业纷纷上市,导致创业板项目存量消耗较大;二是因部分创业板企业上市后业绩“闪电变脸”,投行内核加大了风控力度。
 
  提高把关门槛
 
  据了解,目前许多投行在内核时纷纷加强了对创业板IPO企业的审核,这也导致创业板项目的成熟周期被延长。
 
  有投行人士透露,许多企业在选择上市板块时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创业板的门槛最低。再加上创业板较高的市盈率,许多企业因此都将创业板列为上市的首选目标。
 
  “事实上,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创业板的部分要求甚至比中小板还高。”平安证券一投行人士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创业板IPO门槛虽然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事实上在内核的过程中,投行内核组对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要求却相对更加严格。
 
  “这两点恰恰是很多企业最缺乏和最难保证的地方。”上述投行人士续称,“特别是在部分创业板企业上市后业绩出现"变脸",导致许多投行在项目内核时,对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核查变得更加细致和严格。”
 
  另据此前证券时报针对投行人士做的一份调研问卷显示,成长性不足和持续盈利能力受质疑已经分别位列IPO项目上会被否原因的第一和第二位。
 
  培育期延长
 
  业内人士介绍,导致投行手头上创业板优质储备项目趋少的另一个原因主要在于,保荐机构对于创业板IPO企业需要更长的观察期和培育期。
 
  “有意向的企业很多,但条件真正成熟的却很少。”一位来自国信证券的投行人士说,目前多数想上创业板的企业都还处于培育期内。
 
  另据介绍,拟上创业板的企业都是新兴的一些高新企业,主营业务比较单一,多数处于某一领域的细分行业当中。从投行审核的角度来看,这类企业的行业壁垒比较单薄,因此须设置一定的观察期来降低风险。
 
  “创业板企业通常需要2~3年的培育期。目前发行的创业板IPO项目多数都是从2009年开始接触的。”前述平安证券投行人士分析道,多数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创立时间都比较短,导致投行需要更长的时间观察这些企业的成长性。
 
  据了解,对于一些甚至已进入辅导期优秀的企业,投行也常常要担任起保姆的角色精心呵护。“这些小企业唯一的优势是成立时间短,股权结构比较清晰。”上述人士称。
 
  部分企业转投中小板
 
  据了解,基于投行内核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审核趋严和设置的观察期相对较长,有部分投行项目组人员在与企业商讨上市计划时会建议一些成长性相对较弱的企业改为申报中小板块。
 
  对此,一位投行人士透露,部分原计划在创业板IPO的企业转而申报中小板IPO,这进一步导致了创业板优质项目储备资源的减少。
 
  除了创业板对成长性的要求更高以外,也有一些投行人士人为,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投行初次接触的许多企业虽然对创业板上市比较感兴趣,但因所处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并不适合创业板对行业的要求。
 
  也有投资界人士认为,虽然投行创业板IPO项目库存减少,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创业板的发行节奏,但从中长期来看,在下一批企业度过了观察期以后,创业板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
报告称PE太多VC太少 对科技型的企业发展不利
2011年9月13日 每日经济新闻
 
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1年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百强排行榜,其中,排在前十位的企业分别是:中国平安、苏宁电器、美的集团、海尔集团、民生银行、国美电器、庞大集团、比亚迪、恒大地产和复星国际。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表示,从研究结果来看,我国民营上市企业和A股非民营上市企业的盈利状况在2010年表现都不错,整体保持了平稳、甚至加速发展的态势。“民企规模小,但盈利能力都很强。”
 
  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八次发布该榜单,随该榜单发布的还有《2011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绩效报告》。在该报告中,民企融资难问题依然是焦点。
 
  民企规模小但盈利能力强
 
  《2010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绩效报告》指出,和A股非民营上市企业比较,虽然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但在增长率和盈利能力方面却超过了非民营上市企业。
 
  “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来看,2009年民营上市企业的增长率为13.04%,略高于非民营上市企业的增长率12.36%。从平均总资产收益率来看,民营上市企业为5.07%,而同期非民营上市企业为2.09%。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民营上市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18%,非民营上市企业的平均数为3.05%。”报告指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对此表示:“从工资收入看,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的差距已经不是十分显着,这对于民营企业吸引人才会有很大帮助。但是,和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相比,中国民营企业大股东的收入远高于员工收入,由此有可能会造成的社会贫富分化也非常明显。”张维炯教授建议,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报告中与前几年不同的还有,今年国内上市的民营企业在盈利方面要好于海外上市企业。这也就是说,随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推出,我国民营企业上市的环境更为宽松,更多的优质民营企业上市,带动了整体上市公司的质量。
 
  国内民企融资难问题突出
 
  虽然民企整体质量上升,但“融资难”问题依然是诸多企业的第一大难题。
 
  据上述报告称,2010年民营上市企业和国有上市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基本相当,分别为14.11%和14.77%,但民营上市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却是非民营上市企业的两倍多。这也就表明,民营上市企业的财务杠杆远远小于非民营上市企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事实。
 
  该报告认为,造成民企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太少。虽然目前国内存在很多政策性的银行和贷款公司,但并没深入到各个领域。“同时,PE太多,VC太少,这对科技型的企业发展不利。”
 
  不过,张维炯教授还补充道,融资难不仅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有关,也和民营企业自身经营、定位等内部因素有关。
 
  “我们国家正在面临转变,最重要的改变是劳动力和环境。过去的30年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今后人口红利不会再有。廉价劳动力已经消失,单纯靠重复过去的经营模式、模仿他人、低端制造业的企业必然会受到挑战。如何从制造转向创造,如何在价值链上保持自己的优势,如何利用人才,依靠人才,如何开拓新的市场,这将是每一个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张维炯说。
房产PE基金下乡:辗转多个目标城市走穴踩点
2011年9月12日 中国房地产报
 
南方某地级市,吴有明(化名)联手一家中型房企,刚刚说服了一家本土小房企让渡出一个住宅项目。
 
  近日,三方达成了初步意向:项目由中型房企控股开发,本土房企参股分红,吴有明所在的私募基金则与中型房企合作,对项目进行债权投资。
 
  并不是每个小房企都能认识到越来越残酷的现实,从而愿意转让手中资产。在吴有明看来,基金有钱,中型房企有经验,小房企有资源,三方联手后打造品牌溢价卖出致富,可谓天作之合。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
 
  上述一幕,仅是其成功案例的一个剪影。按照基金公司现阶段主攻三四线城市的战略定位,吴有明上半年辗转在多个目标城市走穴踩点。
 
  而将投资目标锁定在三四线城市的第三方私募基金并非只有这一家。9月8日,永安信基金在福建某市落子;某地级市的政府办公室人士也透露,筹建中的工业园区正与一家私募基金接触。
 
  河山资本总裁曹少山对记者表示,随着一二线城市竞争的愈发激烈以及资金回报率的回落,资金向政策风险偏弱的三四线城市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向下迁徙
 
  第三方私募基金正在进行一场大迁徙。
 
  作为早年首批提出向二线城市转移的私募基金,盛富资本总裁黄立冲认为,经历了发展和成熟阶段,现在即便是二线城市,其获利空间也已被日益激烈的竞争压缩得很小了。
 
  “资本正在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私募基金也是如此。”在黄立冲看来,私募基金迁徙的原因既有随行就市的逐利与避险因素,也有独立第三方私募基金自身的限制性短板因素。
 
  在随行就市方面,私募基金与需求方——房企的转移战略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由于一二线城市的资源价格高企、获利空间受到挤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在三四线城市布局。
 
  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监测数据显示,10大城市的供地计划完成率普遍下降,土地出让金总量同比下降23%,其中京津深三地的完成率不足30%,出让金降幅接近或超过40%。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二季度综合地价环比涨幅前10位的城市中,潍坊、黄石、淮南、北海等三四线城市赫然在列,总体处于升温通道。
 
  “一方面是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地价尚低,相对于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城市,其表现出了更多的利润操作空间;另一方面,此一轮的行业调控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与重点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则影响温和,适合政策避险。”吴有明说。
 
  吴有明算了一笔账,按自有资金年化回报率来算,目前的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也就在15%上下,不会超过20%,但在三四线城市,这一回报率却能达到20%~25%之间。
 
  而另一个让私募基金转向三四线城市的原因是,随着一二线城市项目体量的不断扩大,私募基金的自身规模偏小的短板也正在凸现。
“留守在一二线城市的基金基本上都是大型机构的基金,投资额动辄几十亿元,我们参与不了。”吴有明无奈地表示,资金募集一直是民营第三方私募基金的短板,“我们只能依靠自有渠道募集,但很难募集到大规模的资金,即便是通过第三方理财,也很困难”。
 
  也因此,不少私募基金只能向项目体量较小、资金规模不大的的三四线城市转移。吴有明认为,更加广阔的三四线城市才是私募基金应该发力的地方。
 
  曹少山也对记者表示,目前私募基金在三线城市的投资已经很普遍,河山资本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和重点三线城市。
 
  投资标准
 
  相对于有限的一二线城市资源,三四线城市的广袤资源显然为私募基金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不过,没有进入之前永远不知道水有多深,在多位私募基金从业人士看来,投资运作环境更加不成熟、欠透明、欠市场化的三四线城市地产项目显然也对进入的各私募基金提出了更高的风险防控要求。
 
  “私募基金自身没有地方资源,这就需要各家在城市、开发商、项目的选择上各自权衡,睁大眼睛。”黄立冲表示,如何选、如何进,各家的把关标准不尽相同,但大体上仍有规律可寻。
 
  财政收入稳定、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自身房地产市场有一定容量的三四线城市成为了各家基金的首选,大多数私募基金都将投资地级市设为投资底线。
 
  “城市自身对房地产市场的消化量是必须要考量的,如果每年400万~500万平方米的消化量还是可以进的,但如果只有100万平方米,那市场就很脆弱了,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影响。”吴有明说。
 
  在圈定标的城市之后,由于私募基金缺乏当地资源,寻找信得过的开发商,成为了其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为了资源突破,另一方面也为了降低开发企业信用以及经营能力不足的风险,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当地的三甲房企。”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在投资的项目业态上,各私募基金也近乎一致地选择了以住宅开发项目为主。“纯住宅项目虽然在出让价格上比较贵,但招拍挂等操作清晰、业态设计简单,未来的操作空间、退出节点比较清晰,风险小、利润高,所以是首选。”吴有明说。
 
  但要想拿到优质的纯住宅项目并不容易。地方政府倾向于让外来资本投资那些更能拉动经济、增添政绩的商业地产项目。也因此,地方上“混搭”的例子屡见不鲜。
 
  “住宅项目搭配少量的销售型商业和酒店式公寓是我们优先考虑的,一些旅游地产、工业地产也可以做,但对于酒店和写字楼来说,私募基金却很难投资。”曹少山认为,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还尚未培育成熟。
 
  但上述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却表示,如果开发商与投资管理者在后期进行一些合理规划,完全有可能使商业项目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率。
 
  而在投资模式上,尽管当前私募基金的投资产品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夹层投资等,但私募基金人士普遍认为,在三四线城市投资,应首选债权投资。
 
  “股权的收益测算太麻烦,中间涉及到很多计算,很多三四线城市的项目还涉及到重复抵押问题,不如直接约定一个回报。”上述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说。
 
  风险敞口
 
  尽管各私募基金努力在各个层面进行风控把关,但在部分从业人士看来,进入三四线城市显然会使私募基金的风险敞口扩大。
 
  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地方区域市场的品牌信誉风险。“由于部分三四线城市市场环境不够公开透明,再加上合作方也不够成熟,因此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企业的信誉风险加大了。”黄立冲表示。
 
  尽管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恰是市场的有待发展和完善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但在黄立冲看来,暗藏在私募基金投资热情背后的,是地方政府的承诺风险。
 
  很难统计这种风险遭遇的概率或损失有多少,几乎没有资产管理者会主动披露管理资产的风险。一位私募基金人士曾向记者抱怨,即便是事先已经与合作方签订了协议框架,有时也会变成废文。
 
  “比如说,约定地方政府提供三通一平的土地,违约将支付3000万元,但最后地方政府完不成约定,也不支付违约金,怎么办,难道要告政府?”该人士说。
 
  除此之外,三四线城市大量大体量项目的上马也让部分私募基金感到力不从心。“现在的三四线城市项目投资,并不比几年前的二线城市项目投资好做。尽管三四线城市土地单价低,但地方政府推出的往往是总体量大的综合性项目,如此计算资金总投入并不少。”吴有明说。
 
  此外,随着调控的深入,黄立冲表示,项目投资周期的拉长、回报率的普遍拉低已经使地产投资项目变得不再那么诱人。
裁员不绝于耳融资大门关闭 团购苦叫哭成团
2011年9月12日 中财网
 
团购网站的泡沫即将破灭?业内不断传出裁员消息和投资人逐渐关闭的融资之门或预示着猜想即将成真。
 
  裁员
 
  以团购为代表的各家电子商务网站在近日纷纷报出了裁员消息。堪称国内电商典型的凡客也宣布将裁员5%。
 
  8月31日,高朋网被裁员工的代理律师高占领透露,目前高朋网华南地区9个城市中7个城市的裁员总数大约为70人,北京地区最近一个月的裁员数字,则达到了50人。
 
  除高朋网外,同时还有多家团购网站都传出裁员、关停分站的消息。
 
  美团网4月份关闭了赤峰、龙岩、玉林、马鞍山四个城市分站。开心团在南京、宁波、郑州、厦门等12个城市的站点被"调整"。厦门先后出现的20多家本土团购网已纷纷关闭或转行,窝窝团7月份被爆出非法裁员,消息称至少100人被裁。接连发生的裁员事件,使人感到团购业寒意阵阵。
 
  针对团购网站裁员事件,团购消费专家、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向记者表示,主要是因为网站之前大规模扩展后的支出超过了收益,而短时间内弥补的难度较大。
 
  胡琛认为,随着团购在一二线城市的发展渐渐成熟,不少团购网站进驻了三四线城市,都急着在三四线城市为王。经过这样一轮的铺垫,团购网站的摊子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忽略了当地的商业环境和消费水平,而自身人员激增带来的运营压力对任何一家团购网站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缩减人员编制成为其做出开源节流的方法之一。
 
  野草般生长的中国团购
 
  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在2008年11月推出Groupon的时候,恐怕没想过:它此时已在中国出现了5000个复制品。
 
  这也许缘于Groupon的财富效应令人难以抗拒:Groupon即将在美国上市,而今年1月份Google试图收购它的时候,曾经传出它的估值高达47.5亿美元。
 
  另一方面,这个靠大幅度折扣积累注册用户(多半是邮件)然后再通过把自己打扮成广告平台按照成交量获得佣金收入的商业模式,实在不难复制。
 
  这使得"团购"看上去像极了一条异常平坦的金光大道--创业者和热钱都被深深吸引。"2010年1月满座正式上线后,接下来几个月里相继出现了美团、拉手等等团购网站,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艾瑞分析师苏会燕印象中,国内团购网站2010年年底达到2000多家,到2011年7月,这个数字变成了5000家。
 
  创业者不断涌入,而淘宝网、搜狐、腾讯、百度等巨头也都纷纷涉足。消费者同样表现出了无法想象的热情,甚至有人根据每天各大团购网站的打折活动,来安排自己的三餐和生活--选择理发店、去哪里吃饭、看什么电影。
 
  团购网站疯狂生长,整个行业迅速进入一种恶性竞争状态,美国Groupon的折扣大多在六折上下,而中国团购网站为了吸引眼球,折扣大多在两三折。
 
  事实上,中国的团购网站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与Groupon截然不同的商业环境,那些他们看好的服务业主要广告主--餐馆、理发店、影楼老板们仍对互联网和"团购"这种广告模式知之甚少。这迫使团购网站必须雇用大量"销售"人员去拉单,对这些人进行知识普及教育。
 
  第一批商家刚开始接受团购,来找他们的团购网站已经多出了数十倍。商家迅速转成为优势群体,团购网站的利润大幅下滑。窝窝团董事长徐茂栋毫不隐瞒现在前十大团购网站全部亏损的事实,并把亏损归咎于同行间的恶性竞争。
 
  "团购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者的热情已经衰减,通过团购达到的销售还不及预期的一半。"优购网CMO徐雷一语道出了国内团购行业的顽疾。或许正是这些原因将把整个行业拖入窘境。正在关闭的融资之门
 
  8月17日,时尚百货类B2C网站走秀网宣布获得1亿美元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美国著名私募股权基金华平投资集团领投,首轮出资方凯鹏华盈继续跟投。
 
  本次融资创下中国电商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B轮融资纪录。此前,京东商城2009年B轮融资为2100万美元,阿里巴巴2004年的B轮达到8200万美元。
 
  这是最近中国电子商务界为数不多的好消息,投资人曾一再警告,那些只凭概念的电商网站不要指望再融到一分钱。
 
  一些投资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本次走秀网的大额融资对近日不景气的电商融资环境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这还只是个案。实际情况是电商领域融资已经出现二八分化现象,那些市场排名靠后的电商网站将依然很难获得融资。
 
  泡沫将破?
 
  团购,是否已经成为继1999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中国互联网界的最大泡沫?
 
  短短一年多,团购网站的数量达到5000多家,融资规模达到4.1亿美元,占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融资规模的14%,单一公司的员工数甚至达到5000多人。这一切相当于B2C网站发展了两三年的水平。
 
  就在勇敢的创业者们津津乐道于团购"盈利模式清晰"、"现金流丰富"的时候,一些无法解决的中国式痼疾正在侵蚀着他们的利润、加大他们的亏损。那些较有实力的公司,并非看不到前方道路上的陷阱,但他们所能选择的办法只有继续坚持。
 
  坚持或许是目前团购网站出路。等待着竞争者的消失,谁能亏到最后,谁就可能成为仅有的赢家。
全民PE致竞争加剧利润摊薄 业界呼吁政策清障
2011年9月12日 北京商报
 
不管是PE(私募股权投资)还是VC(风险投资),其在中国诞生的历史并不长,其真正的大发展还仅仅是在2009年中国创业板推出的前后。然而,即便如此,这个行业也仿佛迅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由于竞争的加剧,行业的投资回报率急剧降低,进而演变到如今找项目难、资金募集难的“双难”境地。PE、VC在中国提前进入发展瓶颈期了吗?
 
  “全民”PE竞争加剧
 
  “您好,我是××投资的,我们看到北京商报一篇关于北京市政府拟扶持40家涉农企业上市的文章,你能给我们提供具体的40家企业的详细名单吗?”在本报7月22日《40家京籍涉农企业列入扶持上市名单》见报后良久,记者接到了一位自称北京某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业务人员电话,希望记者能帮助他们联系到相关的企业。因为这些拟上市的企业都是他们重点关注的“猎物”,而在如今项目不好找之际,任何一个线索都需要去努力挖掘。
 
  在业界人士看来,如果早在几年前,PE是不愁找不到项目的,很多时候甚至是项目找PE来投资。但是最近,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E不再受到项目的追捧,相反,他们还得放下架子去努力寻找项目。如此一来,早先的PE选企业的模式也逐渐变成了企业选PE模式。
 
  从事创业投资近十年的王经理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尴尬经历,作为项目经理,他也亲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去年底,他通过种种关系找到了山东一家资质不错的化工新材料企业,如果后期培育不出意外,该公司最终上会创业板的概率非常大。然而,当王经理带着他的团队去试图进行项目洽谈的时候,该公司的反应却异常冷淡。对方只派了一名副总经理接洽,在简单了解王经理的企业之后,对方对王经理的投资意图表示了“婉拒”。
 
  尽管对方表面上客气,但从对方的眼神和谈话的语气中,王经理分明能够感受到对方那种不屑与轻视,这让他倍感无奈。 “当初在入行之初,很多企业都是融资无门,对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都求之若渴,一旦受到PE的垂青,企业的高管们往往会极尽忽悠,尽可能地留住送上门来的钱。”王经理说。
 
  实际上,跟王经理相同遭遇的PE项目经理还大有人在,记者接触到的多位PE界人士也异口同声地感慨:竞争加剧,如今的项目不好找!
 
  对此,国内知名PE界人士信中利CEO汪潮涌也坦言,如今市场上存在的钱已大大超过待投项目,因此如今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与几年前大不一样,不再是随便举着几千万就被企业蜂拥围上的时代。现在企业看重的是投资基金背后的资源,企业需要高附加值的服务。PE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上市后的资本市场收益,企业同样也是抱着上市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PE资金,对于那些能够给企业上市带来强大保证的PE资金,就很受企业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由券商直接掌管的券商直投基金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这一点在创业板和中小板表现得尤其突出,券商直投基金的身影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了创业板和中小板IPO的招股说明书中。一方面是老牌PE劲旅名声在外,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券商直投基金的搅局,那些实力不强的中小型PE就备受冷落。
 
  实际上,除了项目问题外,PE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募集资金的环节上,也越来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即便是一些大型PE企业的遭遇也同样如此。
 
  由于竞争的加剧,抬高了PE入股的成本,其投资收益空间也极受打压,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在风险面前,出资人对PE募资活动参与的热情大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PE的资金募集也开始出现了困难,即便是在业界曾经大名鼎鼎的鼎晖投资也难以幸免。
 
  据悉,6月开始募集的鼎晖第二期人民币基金计划募集80亿元,然而该次募集却并不顺利,鼎晖方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惜血本借助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等多家第三方渠道才勉强完成。曾经PE界的一张王牌如今都如此,更何况其他小型的PE企业,其募集资金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大部分的PE企业在中国似乎正在遭遇一个发展的瓶颈,一是募集资金遇到了困难;二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投资利润被摊薄
 
  PE、VC在中国落地的时间或许并不短,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却也绝对算不上早。用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在中国创业投资峰会上的一句话来说:中国的PE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99-2005年,这一阶段是摸索阶段,中国的PE开始起步;二是2006-2009年,这一阶段为发展壮大期,中国PE行业渐入发展正轨;三是2009年以后,随着中国创业板的推出,中国的创业投资进入了一个爆发的黄金期。
 
  短短几年的时间,PE缘何俨然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呢?在市场人士看来,这其中的缘由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创业板开闸令PE行业注入了一针兴奋剂,PE行业开始大规模的扩张,但“大跃进”所带来的就是推升了投资的成本;二是受中国资本市场最近一两年的弱势格局影响,行业投资回报率开始显著降低。
 
  “中国创业板推出后,市场上曾一度出现‘全民PE’的提法,出现了超量的资金疯狂追逐有限的IPO项目,一方面过度推高了一级半市场投入的价格,使投入价格从7-8倍市盈率上升到目前的平均20倍市盈率左右,另一方面造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致使许多资金无项目可投。这不仅背离了私募股权投资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本质,更是加大了该行业的潜在风险。”分析人士说道。
 
  根据《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2011》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我国仍备案在册的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数量猛增至103家,其中仅仅创业板推出后一年即2010年新增数量就达到了62家之多。同样,也就是在2010年一年里,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的资产从2009年末的974.04亿元迅猛增加至2010年末的1502.9亿元,增长幅度达到了54.10%。
 
  此外,从早先的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来看,2009年以前,PE直投入股的成本极少在10倍市盈率以上,受创业板推出之初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双高”的推动,首批创业板PE基金投资回报率也动辄数以十倍计。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分析显示,自2009年7月IPO重启至今,A股市场上共有134家PE背景的公司股票解禁上市,涉及150家PE的248个投资项目。PE机构总计获得690.0亿元的账面回报,其中实际已减持部分收益为141.8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3.39倍。
 
  创业板开闸所带来的PE行业燥热过后,在愈发强烈的PE行业竞争中,PE基金IPO前直投的入股成本迅速增加。当所有投资基金都挤在一起抢项目时,自然就助推了被投企业的心理预期,造成投入成本不断抬高。在巨大的行业竞争面前,PE基金的入股成本如今早已是水涨船高。
 
  据记者了解,PE入股企业的成本在今年4月达到20倍市盈率。而近日,更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一知名PE投资机构竟然以高达50倍市盈率的价格入股企业。而目前创业板首次发行市盈率已降至40倍左右。
 
  更要命的是,在入股成本被过度的行业竞争急剧推高的同时,随着创业板的价值回归和最近两年A股市场的不景气,PE退出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更是摊薄了投资利润。
 
  受今年二级市场疲弱的影响,新股上市已经历了数轮破发潮,这给企业上市定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不断破发,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也在不断下调。以创业板为例,首发价格和首发市盈率都创出了历史最低,而平均首发市盈率已从2009年最火爆的平均60-70倍下降到了30倍左右。成本的提高外加获利的摊薄,加剧了股权投资基金生存的困境。
 
  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PE入股一家企业的成本是15倍市盈率,投资三年后企业成功上市(公开发行占总股本25%的新股),该企业的发行市盈率为30倍,假设在上市前三年中,这家企业业绩年平均增长40%,如此计算的话,PE基金在这三年的投资周期内获取的收益还不足3.5倍,这较2009年前后投资的13.39倍收益相差甚远。
 投机取代投资
 
  在中国落地并发展没多久就未老先衰,PE如今真的遭遇了行业发展的瓶颈吗?在专家看来,显然不是,急功近利的心理才是症结之根源所在。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一是表现在对绝对利润额的追求上,即投资和项目的预期收益低于心理额度,PE基金就往往会选择放弃;二是体现在投资回报期的心理预期过短上面,如果投资期限过长,出于“夜长梦多”的风险考量,很多PE基金同样也会选择放弃。
 
  据悉,目前的股权投资基金,大部分只关注直接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或者围抢拟上市公司项目。这当然可以理解,拟上市阶段的投资项目风险都比较低,回报也比较快,受到追捧也是应该的。但是这些企业资源毕竟有限。特别是在目前股票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这种资源很有限,上市的数量也不会太多。当大量基金围猎少数资源时,就形成了PE难找项目的同时,入股成本也迅速增加。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短期投资占比较大,不利于支持中早期企业。”对于国内PE的现状问题,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冯中圣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国内PE投资期限普遍存在过短的情况,持股不足1年的股本退出案例占比较高,而持股7年以上的股本退出案例占比反而较低。他指出,2009年度持股2-4年的股本退出金额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持股时间的股本退出金额占比,但2010年持股不足1年的股本退出金额占比跃居第一位。
 
  而一位业内PE经理更是直言不讳地道出了目前行业的这种弊端。“现在股权投资越来越功利,恨不得时间越短越好,这种短期行为已经不是投资而是投机行为了。”
 
  作为创投界的大佬,深创投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IPO项目上都斩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