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速览
新闻中心
● 行业速览 ●
盛世投资每日新闻摘要

 

盛世投资每日新闻摘要
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
 
项目投资     2
达晨创投7000万投资湖南演艺龙头琴岛文化     2
据证券时报消息,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日前向湖南琴岛文化娱乐传播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该公司表示将扩大规模冲击创业板。
行业动态     2
新会计标准下空降巨额管理费部分企业IPO搁浅     2
“最近遇到不少企业因为股权激励支付问题而被迫暂缓首发(IPO)申请上会。”
投行激辩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支付细节待统一     3
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已有相关规则可循,但未上市企业,尤其是已进入首发(IPO)程序的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价格认定细则目前仍没有确切的出台时间表。
券商系PE基金扬帆在即审批参照五指标     5
中金公司人民币PE基金试点取得阶段性成功。
外资机构人民币PE踯躅不前利益冲突难解     7
“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这是外资机构在华设立人民币PE基金的初衷,但好事多磨,境内外不同LP(有限合伙人)之间利益冲突的问题至今未解,这一先天不足已经成为“洋品牌”人民币PE发展的最大障碍。
天津逾10家伪PE接受调查挂名私募股权大搞网络传销     8
1万元就可以购买,一年就可获得2.6倍的回报,还有“摩根士丹利”在背后做公司“大股东”,保证无风险。真的有这样的PE(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馅饼吗?
正银广惠股权基金成立重点关注新能源等投资     11
ChinaVenture北京时间8月26日上午消息,重庆正银广惠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8月25日正式成立。
北极光邓锋:长期仍看好移动互联网投资机会     12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8月25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债危机对私募创投领域的融资和退出环节有一定影响。
人物访谈     12
林富元:风投要做的是寻找神仙般的创业家     12
出生于中国台湾的林富元是美国硅谷最早的一批华人创投家,1991年就做了第一笔投资,之后的20多年内,陆续投资了50多家公司,如今已有20多家上市或被并购。
 
 
项目投资
达晨创投7000万投资湖南演艺龙头琴岛文化
2011年8月25日 每日经济新闻
 
据证券时报消息,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日前向湖南琴岛文化娱乐传播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该公司表示将扩大规模冲击创业板。
 
  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于去年底在长沙成立,规模达30亿元。达晨创投旗下的湖南达晨文化旅游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是这个基金的主要发起人和管理人。
 
  据了解,琴岛演艺是长沙市第一批演艺性歌厅,成立于1993年,作为湖南本土演艺龙头该公司近年来已成为全国知名娱乐品牌。公司执行总经理陈士清介绍,将借助基金的7000万元战略投资,改善经营条件,扩大经营规模。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冲击创业板上市。
 
  除了湖南琴岛外,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还在辅导另外两家当地旅游企业上市,分别是湖南省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和鹰皇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后者自称系全国最大的高尔夫服务运营商。
行业动态
新会计标准下空降巨额管理费 部分企业IPO搁浅
2011年8月26日 证券时报
 
“最近遇到不少企业因为股权激励支付问题而被迫暂缓首发(IPO)申请上会。”深圳某投行人士透露,近两个月来,不期而至的股权激励费用恰如一堵墙横在了部分企业的IPO道路上,导致其上会计划被迫暂时搁浅。
 
  对于这种现象,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认为,除了半年报因素之外,新的会计标准要求很可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根据相关监管部门对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要按股份支付核算的要求,被当作公允价值的PE入股价格将对企业当期报表产生很大的影响。简单地说,如果有企业刚刚以低价对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同期如果有PE以较高的价格购入该公司的股权,那么两者的价格差将成为一笔大额管理费出现在企业的账面上。
 
  据了解,由于过去股权激励不涉及股份支付的问题,不少企业从未想过这会成为其今后上市的主要障碍。
 
  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许多投行都感到措手不及,必须对其储备项目从新筛选一遍。然而,筛选的结果着实令不少投行吃了一惊。不少投行发展,用股权激励费这把“新尺子”丈量过后,不少已经成熟并在排队上会的IPO项目突然不达标了。
 
  据悉,在新标准下,不少企业的账面净利润大幅缩水,从而导致企业的成长性明显不达不到审核要求,更有甚者连连续三年盈利的底线都被突破了。因此,部分投行不得不纷纷撤下已排队上会的IPO项目。
 
  “我遇到最夸张的一家企业,核算后产生的管理费用高达8千万元”,深圳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本次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在最近一年内实施过股权激励的企业。近一年来,PE市场竞争激烈,PE进入的价格也不断攀高。
 
  “企业都争着在PE市场卖个好价格,没想到现在反受其害。”某投行人士称,“另外一些通过股权支付代替员工工资来做放大净利润的企业更是傻眼了”。另外,许多拟IPO的企业都将本已列入议程的股权激励计划临时叫停。
 
  不过,较早实施过股权激励的一批企业则幸运躲过一劫。由于没有最近一期的PE介入,审计管理费时,公允价值只能通过净资产计算,股份支付的溢价相对温和。
 
  “我们也考虑过叫管理层退还股份来解决管理费的办法,但是因要解决的税务﹑财务等问题太多而放弃了。”深圳某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只能期待相关细则出台以后,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投行激辩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 支付细节待统一
2011年8月26日 证券时报
 
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已有相关规则可循,但未上市企业,尤其是已进入首发(IPO)程序的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价格认定细则目前仍没有确切的出台时间表。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在相关监管部门尚未明确规定之前,近期投行业内就围绕着其中可能出现的多项标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对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股份支付增加管理费一次性还是分期计算等问题分歧犹存。
 
  投行褒贬不一
 
  对于未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价格认定细则有望引入的新标准,投行业内的态度褒贬不一。但从总体上看,多数投行人士对此还是持有肯定的态度。“一方面这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防止利益输送和企业做账。”北京某投行人士说,以往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在企业挂名获取低价股份,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股权支付来带代替员工工资,以此做高企业利润率。“待相关细则出台以后,上述这两条违规路径将有望被封死。”上述人士称。
 
  但是,也有部分投行人士对此提出了担忧,认为新规影响的主要是企业的账面利润,却无法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因此,新规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误伤”到许多有潜力的年轻企业。
 
  公允价值标准之争
 
  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如何界定企业当期公允价值是细则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其直接决定了企业要为此承担多少管理费用。因此,落实到将来未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价格认定细则的实施上,投行人士首先对其中的公允价值判断标准产生比较明显的分歧。
 
  据了解,目前投行业内普遍倾向于将股权激励实施时,企业最近一期的私募股权投资(PE)价格或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作为标准。
 
  “同期PE价格能最直观﹑最简洁地反映出企业当时的价值。”北京某投行人士表示,由于PE价格普遍包含了风险溢价,因此应该酌情将PE的价格打折。同时,以PE价格作为基准还能够有效地避免突击入股和利益输送等问题。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表示,并不是企业每次实施股权激励时都能很好地找到恰当的PE价格,因为有时会碰到股权激励的时间点跟最近一期PE入股时间相差较远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将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值定为公允价值比较合理。
 
  即便如此,经审计的净资产价格也有可能会偏低。对此,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建议,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将上述两者结合,以审计净资产价格为基础,并以PE价格作为补充。“7月份成功过会的东方精工正是按照上述方案申报的。”上述人士称。
 
  管理费如何摊销
 
  投行争辩的另一个焦点是,由股权激励而产生的管理费是应当一次性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还是应该分期计入。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投行人士表示支持分期计入。其主要的模式包括:在员工持股签订的合同期分期计入,或在高管服务期内分摊。
 
  “股权激励应该体现为薪酬,而不是一次性奖励。”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股权激励是为了使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因此实际上是一种持续性的薪酬支付。另外,分摊费用也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避免业绩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支持股权激励一次性支付的人士则认为,其产生的管理费分摊处理难度比较大,并容易导致账务处理不够准确,甚至会被某些有心人提供利润操纵的空间。
 
  “一次性支付虽然对企业当期利润影响较大,但是更为简便和稳健。”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称。
券商系PE基金扬帆在即 审批参照五指标
2011年8月26日 证券时报
 
中金公司人民币PE基金试点取得阶段性成功。
 
  继中金公司之后,今年年内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PE)基金试点券商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在“循序渐进、控制节奏、有序推进”的原则指导下,目前国内有多家券商正在履行申报人民币PE基金试点的程序,其中有券商已做好准备等待接受当地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和验收。
 
  深圳某大型券商相关负责人透露,券商直投子公司的历史业绩、治理结构、募集方案、项目储备情况和风控体系五项指标,是目前人民币PE基金试点审批的关键指标。
 
  四个申报程序
 
  中金公司在人民币PE基金试点上取得的阶段性成功,点燃了其他券商参与此项业务的热情。中金佳成董事长陈十游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今年4月初开始试点至6月中旬,中金佳泰股权投资基金已募集15亿元,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将50亿元的募集目标提前完成。”
 
  上海某大型券商相关负责人直言:“人民币PE基金是未来券商直投业务发展的大方向,我们最近在组织学习和讨论7月8日颁布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争取尽快申请开展此项业务。”
 
  相对于这家上海大型券商的保守,国内有多家券商已开始行动起来,进入到人民币PE基金试点的申报程序。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这些券商直投子公司准备申报的首期人民币PE基金的规模从10亿元至50亿元不等,其中多数规模为10亿元或20亿元。
 
  据某上市券商直投业务负责人透露,按照8月初召开的两次座谈会要求,申报试点的券商直投子公司应履行四个程序,分别为制作并出具自评报告、当地监管部门组织验收并出具意见、制作并上报募集文件以及最终取得监管层的无异议函。
 
  以制作并出具自评报告为例,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券商直投子公司应对过往业务的规范性进行自查总结,说明历史上有没有出现问题,并详细解释出现问题的原因。
 
  再以当地监管部门组织现场检查和验收为例,深圳某大型券商相关负责人透露,“检查和验收阶段主要针对直投公司的风险体系以及对以往问题的整改情况,这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弹性较大,将直接影响申报的时间进度。”
 
  不过,这十余家券商预计很难在年内或同一批次全部取得试点资格。上述券商负责人称:“此项业务试点的基调是控制节奏,成熟一家放行一家,按照目前各家进展情况看,年内会出现新的试点券商,但数量不会太多。”
 
  五项审批指标
 
  券商直投子公司的历史业绩将直接影响其成功试点的可能性。
 
  以中金公司为例,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其直投子公司中金佳成自2007年成立至今年6月份,共投资了12家企业,投资金额共计约30亿元,其中4家企业已经完成上市,另有5家企业准备在今年提交首发(IPO)申请。
 
  数据显示,金石投资、平安财智、广发信得、国信弘盛等多家券商直投子公司投资回报率堪比整个创投PE行业之最。
 
  前述某上市券商直投业务负责人指出,在34家券商直投子公司中,至少有一半都有着出色的历史业绩,此类直投子公司最有希望率先试点PE基金业务。
 
  法人治理结构亦是评判一家券商直投子公司是否适合开展PE基金业务的标准之一。前述深圳某大型券商相关负责人指出,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应具备较高的独立性,不存在与母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这也是为了保护PE基金有限合伙人(LP)的利益。
 
  此外,项目储备情况、风控体系以及募集方案的合理性也是重要的评判指标。
 
  该负责人称,如果有丰富的项目储备,那么PE基金募集成立后就可以马上开始运转;风控体系主要指合规制度建设和执行的情况,其中包括防火墙制度的有效性;此外,募集资金规模须与券商作为普通合伙人(GP)的管理能力相匹配。
 
  两种模式二选一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目前券商开展PE基金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中金模式,亦即券商直投子公司将自有资本投入到PE基金中,直投子公司只做管理人,不再以自有资本对外开展直投业务;另一种则是直投业务和PE基金业务并行的模式。
 
  据前述深圳某大型券商相关负责人透露,“两种模式都有券商选择,那些注册资本达数十亿元的大型券商直投,比较适合选择两种业务并行的模式,但总体来看,选择中金模式的会比较多。”
 
  中金佳成董事长陈十游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PE基金管理人,券商受到众多LP的监督,责任和压力都会比券商自身开展直投业务要大,从这一点上,PE基金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券商的积极性。
 
  此外,两种业务并行的模式也可能导致券商发生道德风险。前述上市某券商直投业务负责人表示担忧,“如果券商将好的项目留给自己的直投业务,差的项目留给PE基金,那该怎么办呢?”
 
  “直投+保荐”时间界定问题
 
  7月8日颁布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规定,担任拟上市企业辅导机构、财务顾问、保荐机构或主承销商的券商,自签订协议之日起,其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产业基金不得再对该拟上市企业进行投资。
 
  这就是业内所称的“保荐+直投”模式向“直投+保荐”模式的蜕变。不过,目前业内对于先直投后保荐的时间界定并没有达成共识。
 
  前述上市某券商直投业务负责人指出,保荐业务流程分为尽职调查、立项、辅导、制作材料、申报材料等阶段。签订的协议包括辅导协议、保荐协议和承销协议等,因此难以确定“自签订协议之日起”的概念;就算能界定,保荐机构也有办法进行调整。
 
  此外,对于7月8日之前签订的协议该如何处置,业内目前也未达成共识。
 
  该负责人认为,7月8日之前,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先保荐后直投的模式做出任何禁止性的规定,只要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都应该既往不咎。
 
  因此,关于业内目前的种种困惑以及PE基金的具体操作细则,还有待进一步予以明晰。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对业内征求了意见,未来应该有更进一步的细则出台。”前述深圳某大型券商相关负责人透露。
 
  后记
 
  自本周一起,证券时报连续推出5篇证券行业业务创新前瞻系列报道,分别对新型网点开设、股票约定式购回交易、现金管理业务、备兑权证以及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PE)基金业务等监管部门未来可能推出或扩大试点范围的券商创新业务进行了展望与分析。
 
  我们看到,证券行业的创新步伐永不停息!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券商才能在未来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中国证券市场才能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取得与之匹配的地位。
外资机构人民币PE踯躅不前 利益冲突难解
2011年8月26日 第一财经日报
 
“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这是外资机构在华设立人民币PE基金的初衷,但好事多磨,境内外不同LP(有限合伙人)之间利益冲突的问题至今未解,这一先天不足已经成为“洋品牌”人民币PE发展的最大障碍。
 
  去年以来,外资机构在华设立人民币基金成加速趋势,除了专门的PE/VC机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拟与地方政府合作组建自己的人民币PE基金。这些基金有的仍处在募集期,有的已经完成了资金募集,但真正落实了具体投资项目的却少之又少。“我印象中除了红杉中国,其他外资机构设立的人民币基金都还没有披露具体的投资项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研究总监李玮栋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外资机构人民币PE基金投资乏力背后,是合规性的困扰。一些基金甚至因此失去了LP。一位资深的外资PE人士就表示,同一家机构同时管理在境外募集的美元基金以及在境内募集的人民币基金时,在目前法律政策框架下是无法解决不同LP之间公平交易问题的,甚至存在利益输送的风险。
 
  “同一个项目,如果人民币基金投了,美元基金没投,那么境外的LP就要有意见。即使投资一个先一个后,也存在利益补偿问题。”李玮栋对记者解释说。
 
  一家外资母基金的中国区负责人对记者明确表示,目前上述利益冲突问题“基本无解”。他曾经向一家外资PE机构探讨该问题,要求对方给予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对方迟疑半晌后回答:“你就相信我吧。”
 
  看起来,除了彼此完全信任已经别无他法。
 
  金融危机之前,外资机构的美元VC/PE基金一度主导国内市场。然而随着外资收购政策的收紧,美元基金遇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与此同时,本土的人民币基金却发展迅速,与外资机构展开全面竞争。在这样的双重挤压下,外资机构在国内仅能勉强坚守互联网等少数新技术行业,其他大多数行业的主导权已经落入本土机构手中。
 
  为了规避政策障碍,同时更好地适应本土市场,黑石、凯雷和TPG等外资机构从2010年开始陆续发起了一批人民币PE基金。上海、重庆、天津等城市,为了吸引这些国际知名机构落户,也为其募集人民币基金提供了优惠政策。
 
  但即便如此,人民币基金仍然不能向境外LP募集资金,否则这只基金就将成为外商投资企业而受到众多限制,外资机构设立人民币基金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业界人士表示,除非取消资本管制,否则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之间、境内外LP之间的鸿沟将无法弥合。
 
  除了利益冲突之外,外资机构募集人民币基金还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首先本土的PE会在管理费用和业绩报酬方面给予LP更多的优惠,这与成熟市场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并不合拍。其次,境内LP自身也不成熟,它们会要求短期内的高回报,甚至寻求干预投资决策。
 
  另一个挑战来自于中国市场自身。快速成长中的中国市场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大型并购交易机会,PE/VC围猎的都是中小型项目,因此一个基金三五亿的规模已经足够。然而黑石、TPG等机构募集的人民币基金动辄三五十亿,如果不能找到足够多或者足够大的投资项目,那么基金也就很难有理想的回报率。
天津逾10家伪PE接受调查 挂名私募股权大搞网络传销
2011年8月26日 第一财经日报
 
1万元就可以购买,一年就可获得2.6倍的回报,还有“摩根士丹利”在背后做公司“大股东”,保证无风险。真的有这样的PE(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馅饼吗?
 
  “有!”在一群五十多岁大爷大妈们眼中,答案无疑是确凿的,他们自己似乎已品尝到了甜头。广州小青年小周近日也被这些大爷大妈介绍去观摩这种投资。“介绍一份不错的兼职给你,既能赚很多钱,又不占用你的工作时间。”然而,小周听完后觉得极其不靠谱,“怎么觉得像传销骗局呢?”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这个窝身在一栋写字楼二楼里的PE投资点进行了一番明察暗访。
 
  传销式扩张
 
  这不像一个办公场所,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工商注册资料,反而更像一个家。30多平方米的单间,被隔成一个客厅、两间办公室和一个洗手间。客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客厅一角的餐桌上摆放着瓜果、花生,七八位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围着边吃边聊,其间还有不少中老年人来往穿梭。
 
  “新人”被请到餐桌旁,在一阵闲话家常后,被称为PE总经理的李总介绍起自己的传奇经历,“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后来做过公交和纺织行业。自己开厂做纺织行业太辛苦了,要管理人,所以这几年就改做投资了。”随后步入正题,“你懂PE吗?就是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阿里巴巴上市时赚了300倍……”
 
  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一位叶姓老大爷充当了讲解员,先安排“新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八九段视频,这些视频都是各大电视台关于PE近年在中国迅猛发展的新闻或财经节目,以及介绍本次PE的主角——纽高鹏公司推出的锐进基金。
 
  叶大爷介绍,纽高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基金承销平台,由摩根士丹利控股80%。纽高鹏今年3月15日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在内地通过纽高鹏网站购买PE基金,资金是打往纽高鹏香港分公司的账户。至于PE的投资方向,叶大爷和一名崔姓员工的说法却有了分歧,前者称投资长三角中小企业,后者表示境内境外的企业都可以。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介绍资料上,纽高鹏豪华的股东名单中甚至出现了“雷曼兄弟”,这家曾经的金融大鳄持股约5%。
 
  而根据该PE产品宣传资料上提供的网址,记者发现他们声称的纽高鹏在美国其实是一家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这种张冠李戴包装得颇为粗陋。
 
  随后,投资者开始聆听纽高鹏锐进基金的赚钱模式。“分三大块收益。一是基金的红利;二是你为公司发展业务,公司给的返利奖;三是职别奖。”叶大爷解释。
 
  锐进基金分3个月、6个月和一年期三个品种,月利率(利滚利)分别为6.36%、9.62%和11.28%,按投资金额1万元计算,到期后的红利分别达2030元、7350元和2.6万元。
 
  而第二块和第三块的收益直接以高额佣金收入引诱客户不断发展下线。
 
  叶大爷解释:“推荐一个客户,可获得该客户购买金额的10%作为奖金;这个客户发展的直接下线,你还可以提5%,再下一层为4%。以此类推,在你名下的直接和间接客户,每一层你都可以提取不同比例的佣金。”
 
  而发展3个直接客户,且购买总金额超过15万元,就可成为基础经理,享受“无限代业绩提成4%”的待遇。在基础经理之上,还有稳定经理、新锐经理、资深经理、高级经理、卓越经理和董事,享受的无限代业绩提成从8%~25%不等。
 
  通过这种传销式的扩张,让很多不懂PE的中老年人很快就深陷其中。
 
  周阿姨说,她上个月购买了一年期的产品,这款产品规定每个月返还1/12投资本金,即一万元的投资金额,每个月返还833元。仅仅一个月,周阿姨不仅收到了833元,其总收入还达到2万元,这是她发展了4个直接下线后的回报。“没有什么风险,你看我一个月的投资本金都已经打回到我账户上了。”她颇为得意地表示。
 
  叶大爷则说,只要他的任意下线再购买10万元,他就可以升为稳定客户经理,无限代业绩提成将从现在的4%涨为8%。而山东泰安一位投资者表现得更为夸张:“我现在一天赚两万。”他表示,纽高鹏已运行一年了,没有任何问题,不用担心资金安全问题。
挖空心思的“套餐”
 
  在如何帮助投资者赚取更多利润上,纽高鹏可谓费尽心力,甚至想到了如何用信用卡无本套利的办法,并冠之以平易近人的名字—— “借鸡生蛋”。
 
  “信用卡刷卡1万元,分12期还,每期约800元。投资PE基金一年期,一年期内每个月返风险保证金833元,正好还信用卡。且这一年期产品到期后无本盈利26058.3元。”纽高鹏宣传资料上如此写道。
 
  此外,还利用层层抽佣推导出各种“套餐”。比如5万元套餐,投资者可用自己的身份证,前后分5次注册并获得5个不同的账户ABCDE,成为三个层级的上下线关系,分别购买一年期和三个月期的基金,按照层层抽取佣金的比例来计算,资金下单第二天,投资者就可获得5000元的奖金。再加上5只基金的到期收益,一年后总共盈利可达3.9万多元。
 
  “这么明显的投机取巧,公司难道不禁止吗?”面对记者的询问,叶大爷仅表示公司没有查那么严格,这是为大家谋福利。“三个月投资就到期,企业这么快就能上市吗?”叶大爷则表示:“企业从开始包装,到最终上市,三到六个月就可以了。”
 
  有的中老年人还表示,现在国内知道PE的人很少,趁着这个时候购买还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等普及开来,更多人购买时则没有如此高的收益了。
 
  虽然无法获知纽高鹏锐进基金的实际购买者人数,但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发现纽高鹏的网络传销已到达多个省市,比如广东、山东、河南、浙江、上海等地。“很多人在买,在广州就至少有几百人,全国估计有几万人。”叶大爷含糊地表示。按这种说法,该所谓的PE基金涉及金额可能已经过亿。
 
  取证难、监管难
 
  昨日,民间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对本报表示,纽高鹏这种方式属于典型的网络传销。“首先建立一个服务器设在境外的网站,进网站后台设有一级和二级密码。一个购买了产品的人可用自己的一级密码进入网站看到自己和所发展下线的资金往来和返利情况。二级密码只有高层人员才能进入,可以看到整个团体的资金往来和返利情况。从网站上进行交易,资金往来往往以秒或隔日来结算,速度相当快,投资者很快就能看到发展下线所得的佣金真实地打到自己的银行卡上,这是因为在投资者购买基金后,网站的操盘手能马上看到资金往来,然后立刻返还佣金,以鼓励人积极去发展下线。但由于层层抽佣的比例不同,越高层级所获佣金越多,因此大部分资金都是操盘手和顶尖层的人所获得。”
 
  投资者的资金往往打到一个总管账户中,操盘手再按返利比例将部分资金打到各层下线账户,剩余的资金则进行转移,做其他投资或用途。而纽高鹏这种声称投资者资金直接出境的情况,总管账户很可能就在境内,资金其实在国内运转。
 
  至于这种骗局何时结束,则视操盘手如何判断外部形势,若感觉风声紧张则很可能关闭网站卷款而走,或关闭网站后改头换面再施骗局。若骗局不能顺利发展,则崩盘。
 
  李旭表示,举报这种骗局比较困难,因为网络传销目前还处于监控真空地带。“由于服务器设在境外,取证难。”
 
  事实上,这种假PE的骗局并不少见,比如去年12月结案的汇乐集团PE非法集资案;今年3月轰动一时的农妇韩秀琴PE骗局,也是利用传销手段,涉案金额高达十多亿元。“像这种金融领域的传销骗局,我们每天通过QQ、邮件和电话都要收到好几起投诉,并经常遇到这种咨询。”李旭表示,作案手法不一,除了虚列投资项目以集资之外,利用原始股投资的案例也很多。
 
  相关资料显示,仅在天津一地,就有鹏英志生在内的七家以PE为名的涉嫌非法集资机构正在接受调查。如果算上已经被查处的天凯、活立木等在内,天津正接受或已接受调查的假PE已经有十家以上。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中国的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猖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统计显示,2005年至2010年6月,非法集资类案件超过1万起,涉案金额1000多亿元,每年约以2000起、集资额200亿元的规模快速增加。
正银广惠股权基金成立 重点关注新能源等投资
2011年8月26日 ChinaVenture
 
ChinaVenture北京时间8月26日上午消息,重庆正银广惠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8月25日正式成立。
 
  据了解,基金拟于9月中旬完成3亿元至5亿元募资,并全部投入重庆本土项目,将重点关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物制药、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
 
   正银广惠基金系市内第一家以自然人方式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主要业务是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北极光邓锋:长期仍看好移动互联网投资机会
2011年8月25日 一财网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8月25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债危机对私募创投领域的融资和退出环节有一定影响。长期仍看好移动互联网投资机会,预计天使投资将成为有益补充。
 
  在当日举办的创新中国2011杭州总决赛暨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上,邓锋认为,美债危机主要是对融资环节和退出环节有一定影响。“一方面对Pre-IPO的企业会有一定影响,此外对于风投背景为美元基金的投资人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对于中间环节的企业自身发展来说影响不大。”
 
  目前创业板的估值水平正在逐步下移,邓锋预计,未来创业板企业的PE会逐步回归正常。“以往一些企业的PE估值过高,结果相应地抬高了私募创投的投入成本,因此对于私募创投的投资人来说,创业板PE的回归不是坏事。”
 
  邓锋认为,当下的PE热潮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私募基金现在盲目追逐Pre-IPO热、电子商务热,导致大量的资金挤在一起。实际上,中国还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还有不同的区域、行业存在项目机会,需要投资者深入挖掘。
 
  对于今年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互联网泡沫,邓锋认为,短期影响存在,但长期仍较为看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机会。预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科技类相关产业会涌现大量投资机会。此外,与消费产业升级、生命健康医疗、现代服务业,以及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的的低碳经济、环保新能源等都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邓锋还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私募创投行业的深入发展,现在涌现出很多投入更早期的项目的天使投资基金,这和其它私募投资模式形成有益补充。未来如何让天使投资和其他投资形式更好的合作,衔接更为顺畅,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人物访谈
林富元:风投要做的是寻找神仙般的创业家
2011年8月26日 理财一周报
 
出生于中国台湾的林富元是美国硅谷最早的一批华人创投家,1991年就做了第一笔投资,之后的20多年内,陆续投资了50多家公司,如今已有20多家上市或被并购。
 
  除了投资家,林富元还是全球知名的演说家,被称为台湾激励演讲家。现今,林富元担任了多个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比较知名的有多元创投股份集团的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的副董事长,橡子园创投育成孵化中心(Acorn Campue)的共同创办人。
 
  有意思的是,林富元还热爱摇滚,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前几天,他发起的“硅谷乐团”刚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演唱会。
 
  “我是运气好的笨蛋”
 
  理财一周报:您至今做了多少投资?
 
  林富元: 50个公司的数量是累计的,成功案例超过20个。我做了20年的投资,年轻一点的时候有管过十几个公司,担任董事或者董事长,我不可能每一个公司都进去操盘,我是一个投资者,不是经营者,我要做的是找到好的经营者。现在我年纪大一点了,主动参与管理的公司只有4-5家。
 
  我投资了50多家公司能卖掉20多家,其中有一些公司几近破产了,现在慢慢发展起来的还有十几家,这里面大概有6家未来3-5年内可能被购并或者卖掉,我的投资目标是希望未来一共能有30家是成功的。从一个天使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我是一个运气非常好的笨蛋。
 
  但是我一定要写下来提醒自己,这些成功并不是我自己英明有才,而是这些公司的创办人和经营者他们争气努力,好的投资人只不过在适当的时间找到适当的对象而已。不管现在有很多封面人物、风云人物他们常常讲的不一样,我一向认为天底下没有神仙般的VC(风险投资),只有神仙般的创业者。VC要做的是去找到这个神仙般的创业家。
 
  理财一周报:现在国内创投非常热,您有没有感觉过热了?
 
  林富元:我是在美国做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最老一辈华人。2000年,我在上海演讲VC,当时来了2000多个人,我在那里讲什么是VC,好多人都来问我怎么做VC,现在我再来看,当时来听演讲的人,好多都变成了VC杂志的风云人物。中国发展得很快,中国人多,大家都有迎头赶上的心态,这个精神很好,我在硅谷过去30-40年感受到的创业精神,在中国很多地方早就如雨后春笋般出来。我上周在美国硅谷做一个演讲,才100个人,之后我收到了60份创业计划书。
 
  “最危险是一知半解”
 
  理财一周报:国内很多企业都高度重复,尤其在互联网,一个新的模式不久就被大量复制,这个情况会不会影响投资?
 
  林富元:互联网比较明显,其实在很多与科技相关的行业都这样,我过去写的书里面就写过阶段成功、过渡期的英雄。就说IT,从大电脑变成小电脑,然后小电脑变成笔记本,变成iPhone,这已经历好几个朝代了,每个朝代都有人红得不得了,但后来没有人持续。再说中国,什么小灵通,前几年火得不得了,现在送人都没人要,这就是阶段性的成功。
 
  现在的云端运算,这个是多么华丽的概念,其实它根本就是IT的老东西,在四五十年前就有的timeshare(一个运算的资源,大家可以不同的时间去共用),云端运算也是一样的,把它分散出去就是云端运算,集中起来就是中央控制。咨询行业科技行业都很有天分,把老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包装,又制造一批英雄,互联网也是一样,只不过是模式的变换,我做的就是在绚烂的重复中找出里面真正有本事的。
 
  理财一周报:那您投资的时候是怎么选择的?
 
  林富元:我就讲讲远盟康健这个案例。 2005年,我认识了远盟康健的邓总,我和他磨合了两年,我以一个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扶持这个项目,在2005-2007年,我们没办法开展项目,碰到太多困难,期间他想过放弃,我和他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早做你是炮灰,晚做轮不到你。我看人的话要看他能不能担当、公信力、团队能力。当然项目的市场前景也需要关注。
 
  理财一周报:您做了多年投资,涉及很多行业,您是否了解所有的行业呢?
 
  林富元:只有最笨的人才会认为自己能懂所有的行业,我不聪明,也不笨,我不会去尝试了解所有的东西。最危险的人就是那种一知半解的人,现在只有一个东西决定趋势,就是市场,需求定义功能,功能创造形状,很多人创业是先有东西再去想这个东西能满足什么需求,最好的项目是应该知道有多少人有需求的。我现在投资医疗,主要是医疗服务,很多东西轮不到我做,我不能开医院。做制药厂,我敢开,但是太庞大了,我这个年纪,如果再给我30年我就干了,所以我做服务业,像这个服务业,前20年是从无到有,现在是从有到好,以后将是从好到有个性。
 
  “在硅谷不用和政府打交道”
 
  理财一周报:在中国做投资或多或少都要和政府打交道,您感觉和内地政府沟通和国外有什么不同?
 
  林富元:我是橡子园的创办人,当时内地三个副市长轮番上阵来和我们接触。我现在仔细想想,中国有很多地方“三减两免”,批土地,盖厂房。
 
  美国硅谷是一个什么奇特的地方?我在硅谷做了30年的事业,除了申请执照,写材料批文送进去,我不记得有和政府打过交道。其实硅谷的政府并不友善,它管理很多,我记得我有做过一个光电锅炉,德国的设备买进去了,要好几百万美金,但是救火队来了,说我设施不合格,前前后后熬了一年不能用,无法开工。这种事情要是在中国,肯定是当地政府吸引我去工业区,只要打个电话,或者吃个饭就没事了。
 
  不过,政府管多管少在目前阶段是有需要的,因为未来的创新靠政府写一个口号有用吗?未来一定是要人才来创新,至少公司的领导人要有创新意识。
 
  “人生充满选择,看你用什么心态去把握”
 
  理财一周报:您还记得您的第一笔投资吗?
 
  林富元:我当时是兼的,一边在做工程师一边做天使投资。我1991年投第一个案子,1995年就上市,我承认是我的运气不错。当然如果说纯粹是运气也不尽然,一定要有对企业的基本了解,需要一定的认知。
 
  理财一周报:我在国内也看到很多工程师,不过他们没有像你这样想到投资公司,是不是硅谷的工程师特别有投资的能力?
 
  林富元:我一开始也没有大钱,省吃俭用有一些小钱,慢慢做起来的。我二三十岁的时候,一直在开丰田,我朋友和我收入一样,他们有了钱就去开梅赛德斯-奔驰,我开丰田去聚会都停在后面。人生充满选择,看你用什么心态去把握。我以前投资过一个国货中心,投了15万美元,5万美元是我自己的,5万美元跟我爸妈借,5万美元跟我岳父借。
 
  很多人都说他没有碰到好机会,这句话绝对是错的。每一个人一生中天天都在碰到机会,机会碰到手上,从指缝中流走。很多机会在你手上你嫌它不好,其他人捡去变成google,变成雅虎。有些人说google我也想过,问题是有人做了,有人讲了一辈子。
 
  理财一周报:在国内,很多做IT的都在抱怨,说他们就是搬运工,硅谷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
 
  林富元:硅谷如果这样做,都在做搬运工可能都会死光光,如果永远搬来搬去,永远都不会有创新,创新智慧变成口号,创新需要人才,如果永远做搬运工那就无法创新,最能做郭台铭下面的生产工。
 
  硅谷对智慧财产的重视是众所皆知,国内对智慧财产也越来越重视,我不是很重视搬运工的做法,通常一个好的工程师团队,领导人一定要有创意,有创新,他做出来的东西才有人在后面搬运。在硅谷一个好的工程师要被认可,需要有基本核心价值,要有执行能力。就算搬运工也有好的搬运工和差的搬运工,一个普通的搬运工,一个功能要写1000条,一个有本事的可能500条写完,最好的人他们跑到IBM,iPone,差一点的就跑到制造商之类的地方去了。
 
  此外,多元发展,一边是写软件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只有这个是不够的,就说苹果电脑,它是电影公司、娱乐公司、音乐公司、游戏公司,它什么都是。现在真正有价值的行业不再是单纯的科技行业,未来最有价值的都是混合的行业,所以最有价值的人才就是混合人才,工程师要了解财务,做财务要了解生产。譬如现在比较红的一个行业,医疗器材,我不会投资3个工程师,也不会投资3个医生,我会投资3个工程师+3个医生组成团队的医疗器材。
“公益机构也可以盈利”
 
  理财一周报:您热衷公益事业,现在公益的类型很多,您怎么选择做公益的方式?
 
  林富元:我不敢说我做很多公益,但我在做,我是欧洲弗伦社的会员,欧美较大的公益组织,他们有一句名言,Service above self(超越自我的服务)。我在台湾有一家连锁餐厅,未来将有20家店,也准备在上海开,我投资这家店的时候就硬性规定,每年赚的钱,当投资人取回3倍以后,要拿10%做公益,不是捐出去,是我们自己做。
 
  现在的公益和以前的公益不一样,以前的公益是看到一个人很有钱,就像内地很有名的一个姓陈的,到处撒钱的,这是一种做法,成功以后有余力,这里那里撒钱,还可以获得名利,对公司形象很好。而现在的公益将会自成一条龙,将来大学会训练出来一批做公益的人,我认为公益机构也可以盈利,比尔·盖茨的公益基金有人操盘,每年18%的利润。
 
  理财一周报:您是不是很喜欢摇滚?
 
  林富元:我搞摇滚搞了40多年,这是我的兴趣,你没有听过我弹钢琴,我是很有职业水准的。KTV永远比不过现场表演的感觉,我上个月才表演了一场,600个人的现场,唱了4小时,我唯一缺点是声音不好唱歌不好听,但是我很会和声,9月、10月还有两场,相信会很High。
 
  理财一周报:您是一个演讲家,很多演讲家都很善于说不善于做,您是说的多还是做的多?
 
  林富元:我演讲做的很多,在中国、美国硅谷都做的很多,我可能属于反向操作,我是先做投资,做了很多成就以后才敢出来演讲,不然光是用嘴巴讲是虚的。
 
  理财一周报:您是演讲家,又喜欢音乐,您有比较强的表现欲?
 
  林富元:我不晓得谁是真正没有表演欲望的,表演欲望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呈现出来的。就拿媒体来说,作为记者,问一个问题,希望比别的记者问得更好,这就是一种表演欲望。小孩子希望被老师赞赏,这也是表演欲望。表演可以让别人知道我的好,也可以分享我的乐趣。
 
  “特别喜欢读小说”
 
  理财一周报:您在2004年来上海时曾说过,市面上很多书都是哗众取宠,现在是否还有这个观点?
 
  林富元:不管是报业还是出版业,我说不好听,可以说是日薄西山,像台湾小小的弹丸之地,不包括杂志,一年出4.5万本新书,内地一年出10万本新书,竞争非常激烈。98%的书,都是作者自己出钱,印个500本送给别人。我觉得写一本好书不容易,出一本好书更不容易,作者要找到定位符合的出版社,卖一本好书更不容易,普通人,工作需要不算,很少有看到一本书就喜欢并掏钱买。
 
  我看到太多书,很多书只不过是包装,内容就是搬运工,像有些人写励志传,我简直觉得是招摇撞骗,尤其很多人一事无成,还在写励志书,居然还卖得很好。
 
  理财一周报:那您认为什么书值得看?
 
  林富元:我觉得三种功课、专业的书不能少,一两个月就要看一本,这种书包括投资。第二是古典书籍,《悲惨世界》、《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这些书是打底的。第三是修身养性的书,不是说要看佛学,像很多小说看完以后,感受力是很强的,我就特别喜欢读小说,很多教条的书看了就觉得看不下去,譬如林老师教你、吴老师教你之类的,这种书看不下去。
 
  理财一周报:从小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看古典书籍,您现在又提到古典书籍,看古典书籍到底有什么用?
 
  林富元:年轻时,人家会通过问你会做什么来定位你这个人,到了30-40岁,人家就问你经验怎么样,到我这个年纪,我常常在会见执行长、总经理、董事、独立董事、创业者的时候,我会问他,你做过什么、我要了解这个人气魄如何、担当力如何,公信力如何,当然其实我已经调查得很清楚了。这个不是说你读了一本书,如何建立气质就可以学会的,这需要常年积累,读古典书可以做到这些。有些人在聊天的时候,一讲话就喜欢引经据典,这其实是一种卖弄,有些东西需要气质品种融会在一起。
 
  理财一周报:您在中国台湾出生,后来去美国留学,在内地,很多人都喜欢出国留学,是否在台湾也是这样呢?
 
  林富元:喜欢出国有两个层面,好奇和向上,不是说不出国就不向上。我投资每个公司都要求国际化,最伟大的企业、最伟大的人思维是要国际化,尤其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竞争对手可能不是街对面的人,可能在印度,在英国,在其他国家。
 
  中国台湾的教育不错,但是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棒,我到了美国才知道什么叫做独立思考,台湾的教育和内地一样,都是填鸭式的教育,看谁会背。我现在和别人谈,很少问他们什么学校毕业的。我觉得出国对人生绝对是一种历练。我经常鼓励人出国,出国吸收跨国企业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林富元
 
  美国硅谷知名的创投家、全球知名的演说家、硅谷乐队吉他手。他也是多元创投股份集团(MultI-Dimensional Venture Partners)的发起人,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的副董事长,高盈创投(Asenqua)的执行董事,橡子园创投育成孵化中心(Acorn Campue)的共同创办人。